2014年福建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复习资料4
福建成人高考网
发布时间:2014-08-31 08:11:59
11、我又是如何回报老汉的爱呢?
而我“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绣了一个皱巴巴,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我也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我生活贫困而又缺少疼爱,老汉能给我糖吃,所以我依恋他。后来是因为老汉对我的“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疼爱。”就像爷爷对孙女的爱护。我与老汉在这么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朴素的情意。
12、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美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汉越来越苍老了,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当老汉去世了,我拣麦穗的梦想也破灭了,此时的我是怎样的?
A、我哭了,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说疼爱我,却又是陌生的呢?)
之所以说老汉是陌生的是因为,居无定所的老汉与我,只有在他“经过我们这个村子,才能见上一回,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我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的小孩稚语。但老汉却为了一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付出了他“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爱。
B、除了我为老汉的去世而哭泣,还有其他信息:还有对爱的渴望和珍惜。
C、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猪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伤心之余,还有对爱的怀念与珍惜。寄托了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在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一直在追求着这种真爱,追寻着失落的梦。
姑娘们与“我”在美梦破灭之后各持怎样的态度? (联系前面讲姑娘们的梦想)
明确:姑娘们梦幻般的期待被活生生地打断之后,“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用一种原始的勇气与无知的韧性去接受残酷的现实。
“我”在得知疼爱自己的卖灶糖的老汉死去的消息之后,“哭得很伤心”,“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伤悼之余,还有对爱的渴望和珍惜。
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虽然找不到,然而“我常常想起他”可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我”还有留念,不曾忘怀。这种纯朴的感情正是“我”当初缝制“烟荷包”时寄托的感情。是“我”情感寄托的前后呼应,还是“我”梦想犹存,福建www.fjeduzs.com.cn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我”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剧的重要区别。
小结:由此可见,我还是有梦的,我跟那些忘记了梦想,不再梦想的姑娘们是不一样的。我想要找到烟荷包,是因为这个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我怀念老汉,怀念他对我的“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爱”,同时也是怀念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
13、当我还不知道老汉已经老去的时候,我眼中的小火柿子是怎样的?
A.那个柿子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可见在作者眼中,那个小火柿子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我以为我的爱,我的梦想也如同这柿子一样顽强。
B.可是当得知老汉老去的时候,我眼中的柿子是怎样的?
作者用了“孤零零”来形容它,但“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C.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难过的,是伤感的,用这样一种乐景更加能够使悲哀的感觉更透彻心扉。
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D.文中两次写到了“小火柿子”,同样是红得透亮,但因为前后感情的不同,而寓含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不知老汉死去之前,“我”只觉得小火柿子是风刮不下,雨也打不下,雪夜压不下的,顽强的生命个体让人感到世间或许还真有人在吟唱喜盈盈的爱的颂歌。但事实是即使小火柿子没有让人摘下来,难道它自己不会老去吗?当老到掉在地上时,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所以这是《拣麦穗》又成了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我”没有给你们明确的答案,但委婉地告诉世人:“我”常常想念他,常常想要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似的烟荷包。
六、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微带感伤、惆怅的情调,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两种梦想的破灭:一是姑娘们拣麦穗时对未来幸福婚姻的幻想的破灭,另一个是我拣麦穗时想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的梦想的破灭,寄托作者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
第七篇 书 桌
冯 骥 才
一、作品简介:
《书桌》是当代小说家冯骥才的一篇记事性抒情散文。选自《中华散文珍本丛书•冯骥才卷》。
二、思想内容:
本文以书桌为线索,作者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儿时的懵懂、青年时的浪漫、社会动乱所遭受的劫难。总之,“书桌”使他想起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书桌”带给他无穷的认识和感慨。
三、段落层次讲解:
课文分为7段,段落大意:
③写我长大以后,书桌给我带来的喜悦与烦恼;
④写与“快乐女神”在书桌前的相恋与分手;
⑤写文革中书桌伴随我家经历的悲惨遭遇;
⑥写书桌旁的窗外自然风景的美妙诗意;
⑦写书桌最终被毁的经历,表达对书桌的怀念之情。
四、写作特点
1、感情真挚,书写自然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作者以书桌为友,以书桌为镜,映射人生经历,启迪反思,以情动人。
2、联想丰富,写法灵活多变;
仅描写本文就用到具体描写、概括描写、对比描写、心理描写、拟人化描写、比喻描写六种之多。
3、文风朴实,描写、议论、抒情皆出自然。
第八篇 合欢树
史铁生
一、作者介绍:
史铁生,生于1951年,河北省琢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主要作品有《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福建www.fjeduzs.com.cn它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阅读本篇,可以说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文章比较长,因而把握线索非常重要。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
二、分析课文,把握母子亲情
1、母亲对儿子
①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②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③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④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2、儿子对母亲
①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感激、内疚之情。
②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③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三、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四、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
五、分析母亲的形象
(一)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伟大的母爱!
(二)、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福建www.fjeduzs.com.cn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
六、写作特点
1、行文简洁,表现有力。文章前一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对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重点突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是单音节词语的使用,准确而有富有表现力。日常口语朴素、淡雅,又细腻传神。
而我“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绣了一个皱巴巴,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我也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我生活贫困而又缺少疼爱,老汉能给我糖吃,所以我依恋他。后来是因为老汉对我的“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疼爱。”就像爷爷对孙女的爱护。我与老汉在这么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朴素的情意。
12、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美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汉越来越苍老了,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当老汉去世了,我拣麦穗的梦想也破灭了,此时的我是怎样的?
A、我哭了,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说疼爱我,却又是陌生的呢?)
之所以说老汉是陌生的是因为,居无定所的老汉与我,只有在他“经过我们这个村子,才能见上一回,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我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的小孩稚语。但老汉却为了一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付出了他“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爱。
B、除了我为老汉的去世而哭泣,还有其他信息:还有对爱的渴望和珍惜。
C、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猪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伤心之余,还有对爱的怀念与珍惜。寄托了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在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一直在追求着这种真爱,追寻着失落的梦。
姑娘们与“我”在美梦破灭之后各持怎样的态度? (联系前面讲姑娘们的梦想)
明确:姑娘们梦幻般的期待被活生生地打断之后,“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用一种原始的勇气与无知的韧性去接受残酷的现实。
“我”在得知疼爱自己的卖灶糖的老汉死去的消息之后,“哭得很伤心”,“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伤悼之余,还有对爱的渴望和珍惜。
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虽然找不到,然而“我常常想起他”可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我”还有留念,不曾忘怀。这种纯朴的感情正是“我”当初缝制“烟荷包”时寄托的感情。是“我”情感寄托的前后呼应,还是“我”梦想犹存,福建www.fjeduzs.com.cn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我”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剧的重要区别。
小结:由此可见,我还是有梦的,我跟那些忘记了梦想,不再梦想的姑娘们是不一样的。我想要找到烟荷包,是因为这个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我怀念老汉,怀念他对我的“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爱”,同时也是怀念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
13、当我还不知道老汉已经老去的时候,我眼中的小火柿子是怎样的?
A.那个柿子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可见在作者眼中,那个小火柿子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我以为我的爱,我的梦想也如同这柿子一样顽强。
B.可是当得知老汉老去的时候,我眼中的柿子是怎样的?
作者用了“孤零零”来形容它,但“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C.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难过的,是伤感的,用这样一种乐景更加能够使悲哀的感觉更透彻心扉。
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D.文中两次写到了“小火柿子”,同样是红得透亮,但因为前后感情的不同,而寓含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不知老汉死去之前,“我”只觉得小火柿子是风刮不下,雨也打不下,雪夜压不下的,顽强的生命个体让人感到世间或许还真有人在吟唱喜盈盈的爱的颂歌。但事实是即使小火柿子没有让人摘下来,难道它自己不会老去吗?当老到掉在地上时,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所以这是《拣麦穗》又成了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我”没有给你们明确的答案,但委婉地告诉世人:“我”常常想念他,常常想要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似的烟荷包。
六、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微带感伤、惆怅的情调,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两种梦想的破灭:一是姑娘们拣麦穗时对未来幸福婚姻的幻想的破灭,另一个是我拣麦穗时想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的梦想的破灭,寄托作者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
第七篇 书 桌
冯 骥 才
一、作品简介:
《书桌》是当代小说家冯骥才的一篇记事性抒情散文。选自《中华散文珍本丛书•冯骥才卷》。
二、思想内容:
本文以书桌为线索,作者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儿时的懵懂、青年时的浪漫、社会动乱所遭受的劫难。总之,“书桌”使他想起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书桌”带给他无穷的认识和感慨。
三、段落层次讲解:
课文分为7段,段落大意:
- 写书桌概貌,表达对书桌的独特的爱惜之情,统领全文;
③写我长大以后,书桌给我带来的喜悦与烦恼;
④写与“快乐女神”在书桌前的相恋与分手;
⑤写文革中书桌伴随我家经历的悲惨遭遇;
⑥写书桌旁的窗外自然风景的美妙诗意;
⑦写书桌最终被毁的经历,表达对书桌的怀念之情。
四、写作特点
1、感情真挚,书写自然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作者以书桌为友,以书桌为镜,映射人生经历,启迪反思,以情动人。
2、联想丰富,写法灵活多变;
仅描写本文就用到具体描写、概括描写、对比描写、心理描写、拟人化描写、比喻描写六种之多。
3、文风朴实,描写、议论、抒情皆出自然。
第八篇 合欢树
史铁生
一、作者介绍:
史铁生,生于1951年,河北省琢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主要作品有《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福建www.fjeduzs.com.cn它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阅读本篇,可以说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文章比较长,因而把握线索非常重要。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
二、分析课文,把握母子亲情
1、母亲对儿子
①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②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③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④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2、儿子对母亲
①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感激、内疚之情。
②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③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三、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四、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
五、分析母亲的形象
(一)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伟大的母爱!
(二)、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福建www.fjeduzs.com.cn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
六、写作特点
1、行文简洁,表现有力。文章前一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对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重点突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是单音节词语的使用,准确而有富有表现力。日常口语朴素、淡雅,又细腻传神。
免费领取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fjeduzs.com.cn/yw/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