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复习2
重点内容分析
1、文中以《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一首》为例,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但三例的说明是层进式的。这三例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
明确:欣赏《我爱这土地》说明欣赏中的想像活动,围绕诗中形象(意象)展开;
欣赏《长干曲》说明诗中形象和情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展现;
欣赏《沙扬娜拉一首》说明在想像活动中,欣赏者可以将自己或联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从而创造出生动的画面。
三例说明欣赏诗歌的实质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再体验,还说明这种再创造的特点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寄托自己的情思,希望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泡”?提倡“泡”的原因是什么?“泡”有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泡”是在欣赏中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
提倡“泡”是因为诗歌的语言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
“泡”的具体内容包括:(1)把握以少量字词包蕴着的丰富而深远的含义;(2)寻找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
(3)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3、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猜”?提倡“猜”的原因是什么?“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明确:“猜”是欣赏过程中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
提倡“猜”是因为诗歌形象以一代十,以少胜多,极精约,极概括,给读者留下极宽阔的猜想空间;还因为诗的语言跳跃性很大。
“猜”的具体内容包括:(1)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对诗歌形象和诗人情思加以补充和阐发,如课文对闻一多《口供》的分析。
(2)对诗歌语言不连贯的地方(省略了许多关连,隐藏了许多阐发和判断的地方)加以填补。
写作特点
语言浅白,通俗易懂。文章所讲的道理,虽然有理论的高度,但由于语言通俗,说理就显得浅近易懂。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fjeduzs.com.cn/yw/1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