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公车上书、百日维新)-2019年历史复习重点-福建函授专科
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民族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世纪60年代后,在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由于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成功。但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开始转化为具有实际斗争意义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就要不要变法等问题进行了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1.康有为
(1)康有为,广东南海县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正在形成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1882年,他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未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他吸取了西方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体系。(2)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上书光绪帝,受阻未能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收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也是其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1895年春,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即“公车上书”。5月,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8月,他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不久,在北京组织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光绪帝读后令其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同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存。6月,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筹备变法事宜。百日维新的措施,大都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筹划的。戊戌政变发生的前一天,英国人保护他逃亡香港。
2.梁启超
梁启超,广东新会县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他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有关西方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就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翻译局。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3.《天演论》
严复:福建侯官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维新运动期间,他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他译著的《天演论》,影响很大。在书里,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呼唤人们起来救国图存,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新政共推行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新政内容:
①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保荐人才;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②经济方面: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工商业,设邮政局。
③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废八股取士;设译书局、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④军事方面:裁汰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变法失败:
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了广大人民;变法触犯了以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②戊戌政变:9月21日,那拉氏根据袁世凯的告密而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
③谭嗣同、杨锈、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被逮捕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它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②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③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fjeduzs.com.cn/ls/28112.html